今天是:

医院特色

    医院特色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无触心脏,保驾护航】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功完成首例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

    发布日期:2023-06-26 16:12:45 浏览量:

    2023年6月25日,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介入团队成功为一位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的患者完成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此次植入选用了可进行1.5T核磁全身扫描的A209除颤器和3501除颤导线这一全新组合,手术由医院名誉院长蔡尚郎教授主刀完成。据介绍,该组合也是全球唯一一款兼容MRI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医院心衰中心负责人姜少燕教授介绍:该病例是一名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射血分数最低只有24%,有家族遗传学心肌病,符合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适应症;无心动过缓,无起搏适应症,无CRT适应症;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选择植入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

     

    蔡尚郎教授指出:心脏性猝死是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由室颤引起,及时有效地除颤,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适合不需要起搏、无CRT适应证的患者植入。特别是为静脉通路有障碍,高感染风险的患者,如发生过囊袋感染或者容易发生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尿毒症、终末期肾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较年轻的一级预防患者;肢活动较多,容易造成经静脉除颤导线磨损引起误放电的患者,提供了更加优异的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选择。

    传统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对于患者的静脉条件有要求,限制了一些患者的选择,且存在感染和导线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而随着我院心脏介入技术的不断完善,一种只植入于皮下,不直接接触心脏和血管的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技术已然成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院长于海初教授指出: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极战场,建设心衰中心意义重大,心衰中心通过规范化质控、系统化的管理,让重症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最好的救治,进一步规范心力衰竭疾病的诊治能力,提高心衰的综合防控水平, 让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到最恰当的治疗,最大限度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的成功植入标志着我院心衰中心在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和恶性心律失常猝死预防方向迈出坚实的一步,心衰的综合管理、规范诊疗等工作再上新台阶,未来将为心衰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救治服务。


    医院心血管介入中心由名誉院长蔡尚郎教授、院长于海初教授、副院长褚现明教授领衔,介入团队技术力量雄厚,致力于打造“精品介入品牌”,常规开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支架植入术、急诊血栓抽吸术、CTO病变、左主干及分叉病变、高钙化迂曲病变等复杂病变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年龄跨度21岁至91岁高龄。强调以“患者获益为中心”的“个体化、最优化”治疗,结合国际最新理念,倡导“介入无植入物”,省内率先、逐步规范开展了“可降解支架(BRS)”、“药物球囊(DCB)”、“无导线起搏器”、ICD、CRT-D、全皮下ICD等介入手术新技术。